栏目分类
毛泽东空前绝后“八字箴言”,堪称当代企业家管理灵药!
发布日期:2025-10-09 02:22    点击次数:86

图片

世界上管理学汗牛充栋,派别林立,可是几乎没有做到的管理学,都是说得很好的管理理论。

管理大师们都在讲管理讲知识讲故事,而不是做管理做知识做故事,听起来似是而非,做起来一筹莫展,这也是现代的管理学界通病。

关于管理的本质,我们都知道要激发员工的潜能,让员工主动积极工作。可是关于如何激发、如何让内部目标高度一致团结、如何让每个人发挥个性和创造力,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答案,却是百花齐放、莫衷一是。

特别是在经济下行时期,企业如何苦练内功,提升市场生存与抗打击能力?如何将经济下行时期的压力转化成动力?如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领先企业与行业隐形冠军?

纵览人类历史所有管理理论和智慧,都没有毛泽东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所提的校训那么凝练、切中要害、形象生动——团结,紧张,严肃,活泼。

01

团结·力出一孔,利出一孔

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,只有组织力出一孔,才能利出一孔。

对此,任正非专门写过一篇文章:“水和空气是世界上最温柔的东西,因此人们常常赞美水性轻风。但同样是温柔的东西,火箭可是空气推动的。

火箭燃烧后的气体,通过一个叫拉法尔的小孔,扩散出来的气流,产生巨大的推力,可以将人类推向宇宙;像美人一样的水,一旦在高压下,从一个小孔里喷出来,就可以用于切割钢板,可见力出一孔的威力。

15万华为人25年来聚焦在一个目标上持续奋斗从来没动摇过,就如同从一个孔喷出来的水,从而产生了今天这么大的成就。”

图片

然而,当下很多企业连领导班子都不团结,干部队伍更是一盘散沙,业务系统山头林立、各自为政,各种力量不统一于共同的目标,难以提升竞争力,真正做大做强。

最终不是在市场上被竞争对手打倒,而是自废武功被自己打倒,因为组织内部不团结,一直在内耗自己打自己。那么,怎么才能做到高度团结?

1.共同的使命与目标

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,要想“令民与上同意”,必须建立共同的使命和价值观,单靠利益、名誉是没法让组织真正稳定的,只有共同的使命和目标上的团结,才是持久牢不可破的团结。

2.求同存异,开放合作

没有完美的个人,只有互补性的完美团队。

假如一个企业完全依赖老板个人的能力,没有团队共担责任,没有群体智慧,那么这个企业绝对走不远、做不大。

图片

西柏坡时期,五大常委毛泽东、朱德、周恩来、刘少奇、任弼时就分管不同领域工作,他们关起门来可以发表不同意见、可以拍桌争论,但一旦做出决策,开门就是一致对外,坚决执行。

相反,蒋介石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统一军阀的思想,军队能人多,但不团结,五指散开,没法捏紧拳头,形成不了合力。

所以说,要让个性不同、各有所长的人挥洒个性、发挥优势、相互赋能、长短互补,才能凝聚成坚强有力的“拳头”,形成超强的战斗力。

在当下的不确定时代,企业更加要以内在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,这个内在确定性就是内部的精诚团结。

02

紧张·化危为机,激发战斗力

共产党军队紧张,国民党军队不紧张——这是蒋介石检讨国民党打不过共产党的血的教训。

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是靠松松垮垮、靠懈怠不断打胜仗的,一定是有高绩效的压力,有危机感、有内外竞争的压力。

同样,对于一个企业而言,最怕的就是组织懈怠、懒散,不再有生存紧张感和持续奋斗的激情。

很多企业的问题是,老板着急但下面的人感觉不到,其实就是因为没有压力的传递机制。企业内部一片祥和松懈,感受不到来自市场的压力,没有临战前的紧张气氛,自然缺少战斗力。

紧张,就是要创造一种氛围,一种危机感。

图片

1.生存危机意识,来自市场竞争压力

没有危机感的企业,是企业最大的危机,没有让员工感受到市场与绩效压力的企业,就是企业最大的生存压力。

要不断传递危机意识,让组织成员永远处于警觉状态、战斗状态,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能敏锐感知,警觉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威胁。

就像华为不断灌输距离倒闭还有十八个月,很多企业采取末位淘汰的制度,也是为了增加团队的危机感,当然,最终效果如何,取决于“赏罚之明”。

2.赏罚分明

在高标准、严要求的同时,也要说到做到,赏罚分明。

如果员工有功劳没得赏,一定会失去积极性和主动性,久而久之,工作效率下降,最终影响企业运转。同样,员工有过不罚,等于管理者自动放弃了惩罚机制,员工会无视企业制度和纪律,最终使内部成为一盘散沙,企业运转同样会受到阻碍。

图片

既要激励最优秀的人,让他能看到可以把握的机会并为此努力。也要淘汰混日子、躺平的人,避免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效应出现。如此方能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,激发各方的工作热情。

3.内部竞争淘汰机制,比学赶帮

“任势者其战人也,如转木石,木石之性,安则静、危则动,方则止,圆则行。”平时要创造稳定安逸的环境,到战时则要撤掉所有可屏障之物,激发战斗精神。

企业也一样,既要创造稳定、发展、公平的氛围,也要用各种激励、竞争手段激发团队的热情和创造力,以实现业绩增长。

能力达不到要求,不能上岗;业绩达不到标准要下岗;没能力、没业绩随时被淘汱出局。

同时要树优秀典型、立先进标杆,让落后者紧张,以优秀分子倒逼和牵引团队成员共同奋斗。

03

严肃·保持理性,有序前进

都说企业家就是冒险家,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。一旦把握住良机,就能一举成功。但若失败,也可能跌进深渊。

在市场不规范、法治不健全的年代,鲁莽一些、感性一些、大胆一些,或许能在“乱世”中抓住机会。

但随着法治的健全,企业经营越来越规范,合法性要求越来越高,这就需要一点严肃、一点理性、一点敬畏。

如果不理性,企业家容易犯大错误,组织容易翻车。如果不严肃,组织难以建立秩序与规则,组织能力形不成,企业做不大。

1、保持敬畏心

很多企业出问题,其实就是缺乏对法律、规则、制度的敬畏,不尊重规律、不尊重常识导致的。

特别是一些创业者会凭借自己的感觉,不经过股东会决议自己拍板投资项目、招募人员、购置资产等。

图片

华为就是因为对规则的坚守,才让美国怎么也挑不出毛病来,所以说,任何一个企业家都要对常识、规律保有敬畏之心。

2、实事求是

尊重事实,不搞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真正回归到客户价值,但很多企业不但做不到这一点,反而离客户越来越远。

3、有底线的博弈

理性最简单的判断就是成本与收益的对比,我们在企业经营中,通常情况下,只有收益大于成本才可为。

图片

但在经济学上,凡是收益可能大于成本都可以选择,一些项目只要成本或最糟糕的结果在可承受范围内,可以尝试放手一搏,这种“有底线的博弈”也是一种理性决策。

4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

很多老板往往事凌驾于组织之上、规则之上,所有制度规则只针对别人、不针对自己。自己制定的规则,自己要身先士卒,首先遵守。

04

活泼·释放活力,激发创造力

很多企业领导者认为,自己必须知晓所有问题的答案,必须能提供所有解决方案。

事实上,在如今这个世界,领导者更多需要以一种具有协作性和包容性的方式,调动起组织内的集体创造力,共同创造解决方案。

因为一个组织光严肃是不行的,最终还是要回归活力。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浪潮,也只有具备创造力的企业才会笑到最后。

图片

1.尊重个性,释放人的天性,激发人的内在潜能

要尊重人性,让人有兴趣、有专长地去工作,不要把人当工具,抹杀人的个性,要让人有尊严、有价值地工作。

当所有人都依附于物的时候,组织是不可能真正具有活力和创新能力的。

2.扩大信任,让员工自己做主

人在彼此不信任、高度管控的工作环境中是难以创新创造的,管理者要信任并授权于人,让员工有相对自由创新、创造的空间。

正如很多艺术家分享的,当你处于一种创造流的状态时,灵感往往会悄然降临。你会感到自己正处于一种有些恍惚的心流状态,毫不费力便能全神贯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。

当人们不是“正式”地在工作时,反而能想出一些更好的想法,有一定时间反思,对发挥创造力也更为有益。

图片

管理者可以为团队设立目标框架,然后让成员自由找寻能够达成结果的最佳方法。反之,喜欢事无巨细管理的领导者,一定会在无形之间浇灭创造的火花。

如果领导者给予员工足够的空间去试验、允许失败,并从失败中有所成长,那么在员工茁壮成长的同时,整个团队势必将不断发展壮大。

3.开放包容,用人不求全责备,要有灰度

正如任正非提出的“有洁癖的人不能当领袖”,虽然他们有情怀,但不懂江湖,更不通人性,搞不定人才,带不了队伍。只有开放包容,才能海纳百川,聚天下英才为我所用。

/

社会变化风起云涌,技术创新加速迭代,我们需要面对越来越多超出认知范围的事件和趋势,人与人之间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差距,也越来越依赖认知能力的高低。

管事者兴,管人者胜,管心者敢称王。未来中国企业要真正活下去,归根结底还是要做好自己,苦练内功。而这个内功,还是来自于毛泽东的八个字。

团结、紧张、严肃、活泼,这看似矛盾、又辨证统一的八个大字,内涵之丰富、道理之深刻、意义之深远,超越了所有的组织管理理论。

只要做好这八个字,就能建立集中又民主,有纪律又有自由,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的工作新局面。

最后,愿各位企业管理者能够参透悟透,守破离,集大成!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• 上一篇:国务院安委办挂牌督办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Powered by pp电子游戏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